2011年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轉型的重要一年。面對國際環境新變化和國內經濟運行新形勢,全行業努力克服各種困難,不斷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果,產業發展呈現出生產較快增長、投資高位運行、外貿出口逐步趨穩、結構調整扎實推進的良好局面,為推動信息化發展和促進兩化融合發揮積極作用,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。 一、產業地位保持領先,經濟貢獻日益突出 (一)在工業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2011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、投資增速分別高于工業平均水平2.0和近20個百分點。行業收入、利潤占全國工業比重分別達到8.9%和6.1%,電子制造業在整體工業中的領先和支柱作用日益凸顯。 (二)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日益加大 2011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從業人員940萬人,比2010年新增60萬人,占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的4.9%。上繳稅金1245億元,同比增長31.0%,增速高出全國工業平均水平6.2個百分點。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1292.3億美元,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1.0%。電子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。 (三)為信息化建設發揮有力支撐 截至2011年底,我國手機普及率達到73.6部/百人,比2010年提高9.2部/百人;3G網絡滲透率達到13.0%,比2010年提高7.5個百分點。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.3%,比上年提高4.0個百分點;其中手機上網用戶占到網民總數的69.4%,比上年提高3.2個百分點。城鎮居民的彩電、計算機擁有率超過135臺/百戶和70臺/百戶,均比上年有所提高。金融、電信、電力、能源和政府等領域的軟件業務收入增勢迅猛;信息技術對其他行業的滲透進一步深化,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、促進工業節能減排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及推動通信業轉型發展等發揮積極作用。 (四)全球產業大國地位不斷凸顯 2011年,我國彩電、手機、計算機等主要電子產品產量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8.8%、70.6%和90.6%,均名列世界第一。軟件業收入占全球軟件企業收入的比重超過15%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。 二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,結構調整扎實推進 (一)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2011年,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9.3萬億元,增幅超過20%;其中,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收入74909億元,同比增長17.1%;軟件業實現收入18468億元(快報數據),比上年增長35.9%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75445億元,同比增長21.1%。手機、計算機、彩電、集成電路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1.3億部、3.2億臺、1.2億臺和719.6億塊,同比增長13.5%、30.3%、3.4%和10.3%。 (二)經濟效益波動明顯 2011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909億元,同比增長17.1%;實現利潤總額3300億元,同比增長16.8%。行業銷售利潤率為4.4%,與2010年基本持平;全年有6個月份的利潤呈下降態勢,波動較為明顯。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88.7%,比2010年提高0.6個百分點。行業中虧損企業2497個,同比增長36.7%,企業虧損面達16.6%;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52.9%。 (三)外貿增速逐步趨穩 2011年,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態勢,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1292.3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5%,占全國外貿總額的31.0%。其中,出口6612.0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9%,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滑17.4個百分點,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4.8%;進口4680.3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0%,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降23.0個百分點,占全國外貿進口額的26.8%。出口額前三位的產品為:筆記本電腦1058.8億美元,增長11.1%;手機627.6億美元,增長34.3%;集成電路325.7億美元,增長11.4%。 (四)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2011年1-11月,電子信息產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83億元,同比增長56%,高于工業投資29.2個百分點。其中,電池行業完成投資達1505億元,占全行業投資比重18.4%,同比增長111.7%,成為電子信息產業中投資最密集、增長最快的領域。1-11月,電子信息產業新開工項目6523個,同比增長59.1%,扭轉去年同期下滑局面。其中,電子元器件、信息機電和信息化學品制造行業新開工項目數增長均超過55%,個數占全行業70%。 (五)結構調整不斷深化 1、軟硬件比例趨于合理,行業結構不斷改善 2011年,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軟件業收入比重接近20%,與上年(17.5%)相比有明顯提高。在制造業中,隨著新型顯示器件、LED、光伏產品等領域的快速發展,電子元、器件和電子材料行業收入比重達到36.7%,比上年提高1.2個百分點。在軟件業中,服務化趨勢明顯,信息技術咨詢服務、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864和3028億元,所占比重達到10.1%和16.4%,比上年提高0.7和1.1個百分點。 2、內銷市場穩步增長,產業對外依存度下降 2011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內銷產值34165億元,同比增長31.0%,比行業銷售產值增速和出口交貨值增速高9.9和17.1個百分點。電子制造業對外依存度(54.7%)比上年下降3.5個百分點。 3、內資企業快速發展,本土企業實力增強 2011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中內資企業銷售產值、出口交貨值增速分別達到31.1%和16.4%,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0.0和2.5個百分點。內資企業經營水平不斷提高,銷售利潤率達到6.6%,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.2個百分點。 4、產業轉移步伐加快,區域結構持續優化 2011年,中、西部地區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產值增長63.1%和74.3%,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2和53.2個百分點;兩個地區實現出口交貨值增長均超過110%。東部地區電子制造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增長15.9%和9.1%,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.2和4.8個百分點,產業在東部地區的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比重(84.6%和91.5%)比2010年同期下降3.8和4.0個百分點。 5、外貿結構繼續調整,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2011年,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中:一般貿易出口1194.7億美元,同比增長22.3%,比重達到18.1%,較上年提高1.6個百分點;內資企業出口1237.7億美元,比重達18.7%,比上年提高0.8個百分點;前十位出口對象所占比重72.3%,比上年下降0.3個百分點;出口前五位省市所占比重84.9%,比上年下降2.2個百分點。 (六)科研創新成果顯著 截至2011年底,全國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36.4萬件,占工業行業專利申請量的35.7%;比上年增加22.95萬件,同比增長20.2%;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量和新增量在各工業行業中均居于首位。產業內領軍企業華為和中興的專利申請量分別達到3.04和2.48萬件,明顯領先于其他企業。在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,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、海爾集團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,在新型顯示技術、移動寬帶、光通信等多個領域取得新突破,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,推進產學研體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。 在當前的產業運行中,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,需要引起重視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。一是自主創新不足、缺乏核心技術,產業發展受制于人。二是國內成本優勢正在逐步削弱,原材料價格、用工成本持續走高,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將加大,沿海地區土地日趨緊張,傳統的制造業基地地位面臨挑戰。三是行業發展秩序仍待規范,部分領域重復建設現象明顯;價格戰等低端競爭形式依然存在;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問題仍較突出。 下一階段,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嚴峻,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。產業發展面臨著國際市場需求疲軟、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、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加劇等挑戰;同時也具有國內市場穩步增長、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、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等積極因素,預計2012年產業發展增速將與2011年基本持平。我們既要看到諸多有利條件,堅定發展的信心,更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,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,做好應對更大困難挑戰的準備。 附表: 表1 2011年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
圖1 201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與全國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對比 圖2 2011年軟件業累計收入完成情況 圖3 2011年電子信息產品累計出口額情況 圖4 201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行業發展態勢對比 圖5 201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內外銷產值累計增速對比 圖6 201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不同性質企業銷售產值累計增速對比 圖7 2011年東、中、西、東北部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態勢對比 【來源:運行局】 |